高素质之声终极声学9200头戴式耳机体验

样机来源:自主采购

样机类型:市售量产版

我个人其实对DIY产品是很反感的,而在我某一天逛淘宝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看起来像是“DIY”的耳机:终极声学。其实这个型号还是我自己给加上去的,因为看起来店主并没有给这个产品命名一个具体型号。这个产品虽然看上去有点DIY的感觉,但人家却是实打实的品牌化运营。

国产、低价、开放式头戴,都感觉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本次测评的这款,售价只有元,真的并不算高。而它的精髓之处就是单元与天龙的万元旗舰:D是同款,那么具体声音如何,这个耳机到底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这篇测评我会给你答案。

终极声学头戴式耳机

01.包装与配件

包装部分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一个硕大的黑色纸盒,正面有烫金的LOGO,此外再没有其它内容出现。这个包装盒看起来更像是为了起到保护作用而设计。

包装盒正面

包装的结构就是简单的天地盖设计,打开包装盒就可以看到耳机被放置在一个非常厚的海绵缓冲层当中,线材也被放在这里。

打开包装盒

配件异常简单,一条耳机线,没了。

配件全家福

02.外观与做工

耳机本体

其实我不太想去评价的外观设计,因为它看起来实在是太普通而又没什么特点。的外观就是一个银色的外圈加之硕大的透气格栅,可以清楚地看到单元的背面。在当前很多品牌做头戴式耳机都喜欢用公模的时候,终极声学这款产品的模具全都是自己开的,虽然精度并不是很高。

耳机的尺寸还是比较大的,是一个典型的全开放式、包耳式结构,当然你要说它是全尺寸的话,我也没什么意见。这个年头做头戴式耳机真的是需要勇气的,更何况是自己来开模。

外观设计展示

的外壳采用金属+塑料的两种组合,头梁的框架和耳壳的外框都是铝合金材质,而内部的托盘使用的是塑料材质。其实这样的耳机壳目前市面上有着大把的公模,为什么他们还要自己开模呢?因为虽然单元是个50mm的尺寸,但实际上盆架的尺寸并不止这些,所以自己开模也是能理解的。

头梁部分做工细节

但要说句实话,的做工其实并不是很理想。这套模具开的我认为并不是很好,不过好在能用,毕竟价格便宜。耳机的转轴部分、头梁部分都显得有些松垮并且还会不时发出异响。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居然整个机身上没有一处镭雕LOGO和左右声道的标识,不过你再仔细一想,这个耳罩是做的完全对称的,那么你在插线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哪边是左右,随便怼上去,然后再根据线材尾柄的颜色就可以分辨左右了,其实也挺方便。

安装耳机线材

原厂配备了一条八股编织的无氧铜+镀银混编线材,为通用的3.5双针接口。并且这个耳机的3.5母座非常的紧实,也就是说你在安装线材的时候,母座可以很好的固定耳机线材,并且我试了一些第三方线材,仍然可以有很好的紧配度,看来虽然在做工上不拘小节,但是在这种功能性的细节上,仍然是不会忽视的。

耳罩可°旋转

但实际上的佩戴出奇的好,头梁并不紧,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有什么不适感。原装配备了一个不是很厚的天鹅绒耳垫,触感也很不错。耳机的重量略高,达到了.6g,毕竟采用了比较多的金属部件,这个重量也情有可原。

整机重量.6g

3.声音表现

声音部分是我对最期待的,因为它使用的是来自天龙万元旗舰D的同款单元,这个单元其实在市面上已经流通很久了。具体的来说,这个单元是“复刻”的单元,根据官方的介绍,在客观参数上也是几乎一致的,并且还放出了频响曲线,是一个类似哈曼曲线的状态。

所以很多人就会在好奇,它是否能达到XX成的声音,这种老套的观念我们先放一放,毕竟我手里也没有,不妨就它本身的价格定位以及实际表现,来仔细考究一番。因为这个单元本身设计的很有意思,无悬边,纸盆振膜,低阻。此外天龙D本身是个封闭式耳机,但是在上却变成了开放式,耐人寻味。

这个耳机只有24Ω的阻抗,灵敏度为dB,看起来似乎很好驱动,但是根据我实际测试下来,发现这个东西真的很好驱动,虽然手机并不能驱动的很好,但是你使用一个推力稍大的便携播放器/耳放,开到高增益,亦或是在一些台式耳放上以低增益的状态,就能轻松驱动了。

取下耳罩并不能看到振膜

本次测评主要使用台式解码耳放和专业声卡作为前端。对比参考AKGK、松下HD10、小不点GYFU。耳机已进行小时例行煲机,搭配标配耳罩,使用4.4mm平衡插头,试听曲目参考《趣听耳机评测试音集》。

旷世CMA12台式解码耳机放大器

雅马哈UR22MK2专业声卡

听感与风格印象:

可以先用一些比较老烧的措辞来形容一下,它的声音非常的“健康”。整体均衡,展现出了一种偏日系,冷声且细腻的风格。这是我对的第一个印象,而它的声音也的确让我有些出乎意料,因为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个耳机的声音调整的是如此恰当且成熟。

而也是一个完全可以验证“煲机有效”的产品,我刚拿到这款产品的时候,声音是非常凌厉的,完全可以使用“冷、薄、刺”去形容,所以索性直接把他扔在一旁,煲机差不多在小时之后,它的声音真的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

对比AKGK

之前毛刺感极强且明显的齿音变得柔和了许多,而低频的密度也随之增加,下潜变化也非常明显,这期间我并没有再次听过。这样的变化也属实让我有些惊讶。它的声音风格算是那种所谓“监听”味道,中性、冷淡,风格化的渲染并不明显,但仍然能找出其中一些具象化的东西出来。

声场表现是最让人惊喜的地方,它的声场要比GYFU、HD10都要优秀的许多,宽广、规整,有着明显的纵声感,定位清晰。虽然说在横向声场表现上仍然不及K,但我认为的这种规规矩矩的声场表现,才是相对正确的。

对比松下HD10

三频表现:的高频风格你很容易在K和HD10上听到,一种纤细、明亮且高密度的声音。如果说存在高频溢出的话,我还是承认的,但是这要比HD10来的更加温和一些,至少它保证了高频的基本素质是与K处于统一水准的。

这种高密度、偏冷,细节丰富的高频表现非常符合当下年轻用户的听音审美,尽可能少的染色,尽可能多一点的信息量,让我不得不为这款车品所折服。但要说明的是,的高频比起K来说仍然是“凌厉”一些的,虽然我认为这两款产品在高频的量感上是差不多的。

对比小不点GYFU

中频也是略微偏薄,密度很高。在中频解析力上,我认为它要比价格更高的GYFU还要好很多。或者说如果你对一些日系头戴式耳机普遍的风格所熟悉的话,那么就是这样的声音。不过缺点也同样存在,人声会显得有些扁平,缺乏立体感。

就像我之前在GYFU的测评当中说的,它比较适合厚实一点的人声风格。而刚好是反过来了,它更适合一些年轻化的女声、器乐的表现。当然你如果想着拿来试听一些渣录音的ACG的话,我劝你三思而后行。就中频素质来说,完全没有让我失望,它并不输于我对比的这几款如何一个产品。

头梁部分的细节

低频部分非常克制,量感不大,和HD10处于相同水准。当你的设备驱动力不足的时候,你甚至很难感知到会有低频。实际上它的低频表现非常扎实,密度极高且下潜优秀,这种量感不多、注重素质的风格在当前价位的头戴式耳机当中,也只能在一些“大厂”作品当中见到。

的低频也如同它的中高频一样,非常的直白,没有做太多的染色和“氛围感”的处理,所以你即使用做监听耳机我认为也没有太多不可。不过我还好奇的一个事情,在于的开放式结构好像并没有起到太明显的作用,这样的低频在听感上仍然是接近封闭式耳机的听感,这一点你可以在和K上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

官方提供的频响曲线(绿色)

总结:坦率地讲,是一个令人惊喜的产品,但也因为它的一些自身外在缺点,让很大一部分人望而却步。而实话说,“终极声学”这个品牌到目前位置还是一股子DIY的感觉,让很多人会感觉它到底是不是很正经的?而这个产品也在全网都没有几个正经测评,就让我来为其补全吧。

就声音表现上来说,绝对是这个价位当中显得有些“逆天”的存在,因为这样的声音貌似真的很难在当前价位上再找到几个差不多的了。素质极其优秀,调音也显得非常成熟。只是做工、配件和包装,确实你需要想办法把他们忽略掉,只为声音去埋单。

优点:听感优秀,素质极佳,性价比高。

缺点:整机重量较高,细节做工一般,包装配件一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4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