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不靠电脑就能刷机升降级66

前两天,苹果、发布了iOS13.4的第三个测试版系统,新系统虽然并没有带来什么亮眼的功能,但iOS13.4的系统固件代码中,发现了一个名为OSRecovery的新功能。

翻译过来就叫做「操作系统恢复」,和Mac上的InternetRecovery网络恢复功能一样,意思就是不需要通过连接电脑,iPhone本身就可以恢复iOS固件,也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刷机」。

大家也不用再通过iTunes或爱思助手等软件来恢复系统固件,真的省了不少事。

照这么发展下去,说不好过几年,iPhone就成了「真·砖头」,别想在手机上找到一个洞。

仔细想想也是,这都年了,智能机也该来一次「大变」。

其实砍去3.5mm耳机孔就是个开始,无论安卓还是苹果,都在慢慢的推进「无线化、无孔化」。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砍掉3.5mm耳机孔

从iPhone7开始,苹果就砍掉了3.5mm耳机孔,而这场由iPhone带头的「取消耳机孔」革命,到现在已经四年之久,越来越多的安卓机也开始纷纷效仿。

不过当时,苹果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就是「AirPods」。

当初确实很多人不看到,但直到现在,AirPods已经占领了无线耳机市场一大半的份额。

安卓厂商也不甘落后,不仅是推出的自家的无线蓝牙耳机,甚至是还搞一个反向充电,手机能互冲,蓝牙耳机也可以。

其实最初吃这口螃蟹的,是索尼爱立信,官方宣传说是「为了提升音质」。

年,OPPO的第一代Find系列——OPPOFind,就干掉了3.5mm耳机接口。

到了年初,传言iPhone7也要取消耳机接口,为了赶在苹果前面,乐视手机二话不说就砍掉耳机接口,还推出个新的音频模式——CDLA(虽然现在凉透了)。

只不过当时,碍于品牌影响力、技术能力等因素,这件事一直不冷不热,后来iPhone7和AirPods的面市,也算正式开启了「取消耳机孔」和「真·无线蓝牙耳机」的大门。

在网上总会看到有人问「为啥要取消耳机孔,不是增加我们的成本么?」

实际上,手机取消耳机孔,更多的是未来的手机和耳机的发展考虑。

现如今手机已不像从前,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每个品牌都是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性价比,技术革新不断加速。

如果你想让手机3.5mm耳机孔输出高品质声源,那么就需要更好的音频模块,要是增添HiFi一类的音质模块,就大大增加了手机制造成本,那么购买成本也会提高。

而要是取消耳机孔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手机成本,更可以增加无线耳机的需求,通过卖蓝牙耳机来提高用户粘性,从而提高利润。

再有一点就是无线耳机的未来趋势,现在耳机也算是「物联网」不可或缺的一个入口,无论是降噪、音质还是智能语音,耳机内部必须有相应的调解设计。而未来耳机作为各个独立终端设备之间的枢纽,自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真·蓝牙无线耳机」也是在为未来耳机的进化做准备。

最后其实也是在为手机的未来发展做铺垫,新技术发起的革命一定要比旧技术好许多,只有取代前者,才能被消费者所认可。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AirPods的体验比之前的有线耳机好上不少,同时还能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这不是双赢么?

如果技术不够成熟还拿出来现眼,那不是等着被喷么?

说到底,都是在督促各个品牌提升自己的技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发展是没有前途的。

接口无线化

就像我之前说的,手机无线化是一个大趋势,尤其是现在无线充电的发展势头这么「凶猛」,在未来,去掉电源线肯定是少不了的。

而目前,大家比较能接受的方案那就是「接触式无线充电」

把手机放在一个无线充电板上就可以了,真正做到了「拿得起,放得下」。

说到这个事,那就跟苹果没啥关系了。

比较早的算是年发布的palmpre,如果要体验无线充电,还需要加一个线圈特质后壳,功率达到了5W后,对于充满mAh的电池来说,需要将近2个小时。

到了年,谷歌Nexus4和诺基亚Lumia,也开始支持5W的无线充电功率,但对于当时的用户来说,这也只是一个「口嗨演示」,日常使用根本没戏...

于是在年,基于Qi标准的三星GalaxyS6系列发布,将无线充电的功率提升到了10W,这时大家才开始认识到无线充电的实用性。

真正的高潮,算是年苹果发布iPhoneX,支持7.5W无线充电,这时才算是打开了整个无线充电行业的市场。

到现在,无线充电也算是主流旗舰机的标配了,可能过不了几年,连入门机型都会配备这个功能。

功率也随着技术的进步慢慢增加,甚至今年发布的小米10系列,已经实现了30W无线闪充。

那么有同学会问「都这么多年了,无线技术发展的有些慢呀」

其实这就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了,像是输入功率、转换效率和散热等等,都需要去解决。

要想电池充的快,首先是源头输入就要给的多,然后确保实际的转化要高。

说起来很简单,可现实很残酷,发热是制约目前电子产品性能发挥的一大要素,充电这个环节也不例外,只有解决好散热问题才能保证能量的转化效率和快充的安全性。

比如vivo提供了双通路的无线充电新方案,把两个电荷泵IC分别放在了主板和副板上,系统把输入手机的电流自由分配给两个电荷泵中的其中一个,哪里温度低就把更大的电流分担的,从而变相的控制了热量的产生。

以至于后来还有在充电底座里,内置独立风扇的,这都是为了更安全的输入和输出。

那么大家这个问题上,下了这么多功夫,不是单纯的为了「取消接口」,而是想慢慢的向「无孔」上发展。

像是年发布的魅族Zero,砍掉实体充电口和耳机后,直接变成了「真·无孔手机」,后来还有vivoAPEX,也是为了实现手机无线化,把机身所有接口都去掉。

虽然这些都是概念机,但却告诉我们了「手机无线化」的未来,就连苹果现在也有想搞「无孔iPhone」的意思,说不好再过几年咱们都能隔空充电了。

所以说,无线充电技术在今后,肯定是能源传输的发展一个过程,虽然目前技术的刚刚兴起,还存在着类似于传输距离不够远、充电不方便、转换效率低从而发热等问题,但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那么既然手机接口都没了,怎么传输数据?

数据传输无线化

就像我开头说的,OSRecovery功能的发布,也许就是苹果希望iPhone无线化最有力的证据。

但其实苹果早就有这个规划。

早在年的iOS4上,苹果推出了AirPlay功能,它能够使iPhone音频投到其他设备上播放。

再到后来的iOS7,苹果又引入了Airdrop功能。

只要是苹果设备之间,无需实体连接,就可以直接传送图片、视频等文件,关键还不压缩,工作时用不要太方便。

当然,不止苹果一家在推动无线传输,像是谷歌的FastShare、华为一碰传等等。

当然这还没完,在iOS12.4中,苹果推出了「传输数据」功能,类似安卓的一键迁移App,也是无需连接,新旧手机一匹配就可以传输数据。

所以,无论是取消接口,还是数据无线化,这些都是在为未来手机发展做铺垫,让用户摆脱束缚,真正的做到「无线」生活。

或许,这件事再过几年就真的实现了。

素材来源:中关村在线、百度百科、新浪科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05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