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全ROG掌机优化MOD与配件全指
因为住的离公司比较远,每天有2-3小时是在通勤的路上度过的,在地铁上刷网页、看电子书、玩掌机成了我的日常,其中最多的还是使用Win掌机玩游戏。其实我从小就有玩掌机游戏的经历,GBA到PSP、再到Switch都能入手。前些年Win掌机流行的时候,也跟风入手过Aya。性能不能说很强,但是在P下玩3A大作是没有问题的。单程通勤路上也就1-2小时,Win掌机的续航也足够。ROG掌机的出现,恰好给我了一个升级掌机的机会。
ROG掌机使用心得ROG掌机是目前Win掌机市场很有竞争力的一款产品,ROG本身就有电竞游戏血统,有相关优化经验。搭载的是处理器是AMDRyzenZ1ExtremeZen4APU,性能在Win掌机的标杆。还配备了PHz高刷屏,可以体验到更丝滑的游戏体验。
上手初体验从外观上而言,ROG掌机以白色基调,而肩键、扳机键、方向键、ABXY按键和摇杆都采用了深色调以实现熊猫色的效果,克的整机重量,感觉比以往7寸屏幕的Win掌机要轻不少,单手持握也没有问题。日常塞背包,通勤路上拿出来简单玩玩,都合适。
其实ROG掌机与传统Win掌机并没有多大区别,中置7英寸触控屏,两边是操控按钮,能够很快速上手并适应,毫无学习成本。不同的地方是按键下方为双扬声器,很有特色。
ROG掌机的背面更具特色,有一道光带将掌机背面分割开来,一旁是ROG的卡姿兰大眼睛,一旁是ROG玛雅纹理的散热孔,既有散热又有防滑作用。左右手柄上其实也有不少防滑纹理,到处都细节感满满,能看得出ROG对其产品手感的重视。
另外背部左右两侧还有两个Macro按键,用于组合快捷键。这些只是ROG预设的快捷功能,玩家可以进行自定义的。能够在奥创中心(ArmouryCrateSE)里面进行修改,自由度很高。
Macro+方向键上:显示键盘
Macro+方向键下:任务管理器
Macro+方向键左:显示桌面
Macro+方向键右:任务视图
Macro+A键:游戏截图
Macro+B键:显示通知中心
Macro+X键:投屏模式
Macro+Y键:游戏录像
针对每一个游戏,可以进行设定专属的控制按钮,例如选择游戏控制器模式,即手柄模式,还是简述模式等等。
手柄模式支持进行校正操作,保证游戏体验。
ROG掌机在按键布局上采用了Xbox方案,除了Macro按键,还有一些针对性的快捷按钮,例如可以启动ROG奥创中心的快捷键、控制中心的快捷按键。
顶部从左到右依次是电源开关按键、音量按键、全功能USBType-C接口、华硕专属的PCIe扩展接口(可以外接显卡等扩展坞)、MicroSD拓展槽(UHS-II)、3.5mm耳机孔。
丰富的组合按键,再加上左右摇杆兼具鼠标指针功能,即使是Windows系统,基本上操作是没有难题的。
ROG掌机在操作界面也进行了优化,开机会直接进入奥创中心的游戏库,在右下方会有操作按键的提示,因此上手起来很快。
奥创中心很实用,很多导航信息,例如无线信号、电量状况、时间等等。细化设置里面,还能设置性能模式(Operating模式)、荧幕色彩模式(GameVisaul),屏幕刷新率,设定摇杆和按键背光,进行AuraSync神光同步等等。
不喜欢ROG奥创的界面,还能设定替换成Steamdeck的掌机UI界面,或者Epic、Xbox的游戏中心也行,ROG在这些没有过多的干预。
APU下,Hz高刷屏体验ROG掌机在发布之前,被讨论较多的,要数屏幕,很多3A玩家质疑移动APU能否带起PHz高刷屏。此前的Win掌机更多是被用于玩策略类或者剧情向游戏,高刷屏是否有用也值得深究。
AMDRyzenZ1Extreme是Zen4架构的APU,具备8核心,最高主频是5.1GHz。APU的核显目前正经历着RDNA2往RDNA3的迭代,而ROG掌机则是首款搭载RDNA3架构APU的Win掌机。相对于SteamDeck的RDNA2,甚至是更早期的国产Win掌机性能要强。
ROG在奥创中心里面,可以更改核心功耗,有安静模式(9-10W)、性能模式(15W)、增强模式(电池下25W,电源下30W以上)可以选。
各个模式的3DMark性能测试如表所示,完全就是目前Win掌机的标杆分数。对比笔记本电脑的话,这个AMDRyzenZ1Extreme处理器相当于是一个定制版AMDRyzenU。
玩家如果有超频经验,还能自己对功率、风扇模式进行微调。SPL针对的是CPU长时间功耗上限,SPPT是短时间功耗上限(28秒),FPPT是瞬时功耗上限(10秒)。这个微调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方案,兼顾性能和续航。
在使用ROG掌机的时候,可以通过控制中心的快捷键,在任意界面唤醒控制中心。可以在这里调整分辨率、设置Operationg模式、控制模式、快速截图、唤醒虚拟键盘等等。
利用这个控制中心的实时能效信息和显示FPS功能,能够很方便的对ROG掌机进行微调。其实插电源情况下,大家不怎么关心功耗。但是在电池使用下,怎么调节就显得很重要。
以鬼泣系列4代为例,展示一下怎么微调。主要的思路是在尽可能减小对GPU频率影响的前提下,降低CPU功耗。一般是以SPL为前提,先设置好长时间最大功耗。然后同时基于SPL,设置SPPT和FPPT,保证三者数差异大,平衡功耗和性能。我一般是从小慢慢拉高,看看到哪个位置,帧数不再大幅度变化。
设置难度不高,自己摸索几下即可完成。微调之前,玩半小时掉电34%左右。微调之后,调调之后,电量降低稍稍降低,到了29%左右。
延长的续航很少,平常通勤也就是玩1-2小时,意义不大,更多是一种折腾的乐趣。后续我会分享更多的设置经验,感兴趣的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