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WI1000X评测无线入耳式降噪耳

在9月初的德国IFA电子展上,索尼发布了三款X系列主动降噪耳机,包括上一代MDR-X的升级版、头戴式的WH-XM2,类似AirPods的真无线入耳式耳机WF-X以及同为入耳但采用了颈挂式设计的WI-X。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相继为大家带来这三款主动降噪耳机的评测体验,今天的主角是WI-X。佩戴舒适的颈挂式耳机WI-X采用了颈挂式设计,外观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这条被戏称为「狗圈」的颈带了,左右耳塞通过有线的方式连接到颈带的两侧。相比起近期很火的「真无线」耳机(比如AirPods、索尼WF-X)以及两个耳塞之间用一根线连接的无线运动耳机(比如JaybirdX3、BeatsPowerbeats3Wireless),WI-X这种颈挂式设计乍一看可能会有些「累赘」,不过从使用和佩戴的角度,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巧妙的设计。JaybirdX3,图片来自CNET无线耳机除了耳机本身,还需要集成电池、蓝牙模块、电池、麦克风、线控等众多元器件,受限于体积,大部分的无线耳机只能选择将大量的元器件集成在耳塞内部,这就可能会导致出现耳塞本体过重、续航不佳、音质糟糕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的无线耳机那么多,真正能做到在各方面都足够均衡的产品却很少的原因。不过在WI-X的这种颈挂式设计耳机中,可以将原本这些非得往耳塞里「硬塞」的元器件放到颈圈中,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耳塞本体的重量做到很轻,使佩戴更舒适,方便调出更好的声音,另一方面,颈圈内部相对充裕的空间也给耳机厂商留下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至于颈圈自身的重量,由于分散到佩戴者的颈部,基本不会对佩戴的舒适度造成影响。在使用WI-X的过程中,我甚至尝试过将耳机一整天都戴在身上(用FIIL的话说叫「全天佩戴耳机」),听歌时开机戴上耳机,不用的时候直接把耳机挂脖子上。几天下来,除了运动时耳机晃来晃去有点烦人(WI-X在颈圈上设计了收纳耳机线的凹槽,但用起来稍显繁琐),绝大多数时候,WI-X几乎不会给我带来额外的干扰。当然了,WI-X并不是第一款采用这种颈挂式设计的耳机,在这之前,LG已经推出过多款类似颈挂式设计的无线耳机,另外,大家熟知的、也是WI-X最直接的竞争对手BoseQC30也采用了颈挂式设计。采用颈挂式设计的LGHBS-和BoseQC30对比的话,WI-X的颈带要稍长一点,机身略重(WI-X为71克,QC30为64克)。在颈带的材质上,二者也不太一样。QC30整个颈圈都是橡胶材质,而WI-X在颈圈后部(也就是和脖子直接接触的位置)的内侧采用了柔软的仿皮革,外侧是金属,这种处理很像是不少头戴式耳机的头梁。在颈圈的前部,WI-X则采用了皮革触感的塑料,耳机的所有按键也都集中在这一区域的内侧,其中左侧有开机键、音量加减、播放/暂停(也可以用来接电话)。右侧是降噪模式切换开关,按一下可以在主动降噪、关闭降噪、环境声(耳机麦克风拾取外界的声音并传到耳机内),长按时降噪优化(降噪部分会详细说这个功能)。和WI-X不同的是,QC30只在右侧颈带内侧佩戴了一个开机键,音量加减、播放控制按键都位于右侧的耳机线上,更加接近传统的耳机线控。至于佩戴,无论是采用了鲨鱼鳍的BoseQC30,还是索尼WI-X,佩戴起来都非常舒服,二者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同类产品最好的主动降噪,没有之一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Bose的QC系列一直代表了耳机主动降噪能力的最高水准,去年索尼推出的MDR-X头戴式耳机打破了这一局面,在主动降噪这一点上,索尼终于是追上甚至部分超过了Bose同期的QC35,今年的WI-X也是如此。一耳朵听上去,就可以感觉到WI-X的降噪起码是「Bose级别」的。打开降噪后,走在路边,会感觉路上汽车的胎噪变得非常轻柔,在飞机上戴上耳机后,原本巨大的引擎声变成了不再刺耳,仿佛坐进了一辆在平坦路面上匀速行驶并且隔音优秀的高档汽车。如果你之前体验过Bose的QC系列或者索尼MDR-X的话,应该对这种感觉不会感到陌生。此外,相比起BoseQC35、索尼MDR-X这样的头戴式耳机,QC30、WI-X这样的入耳式耳机本身具备更好的被动降噪能力,特别是在主动降噪耳机通常处理地不太好的中高频人声,入耳式设计带来的被动降噪效果可以进行更好地进行隔离。不过话到这里,才算是说了一半。除了开机后默认的降噪模式,WI-X还可以针对根据外界的声音和气压(不清楚是耳机内置气压计,还是调用手机气压计的数据),对降噪进行特殊的优化。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按住WI-X右侧项圈边缘的按钮,耳机会播放几秒钟的音乐,耳机在这个过程中就完成了优化。此外,我们也可以在手机上的索尼HeadphonesConnectapp中选择这个功能。如果这时候你所处的环境比较吵的话,比如在飞机上,待WI-X完成优化后,你会感觉到进入了比之前还要「纯净」的世界,这时候,WI-X的降噪表现已经超越了曾经的标杆BoseQC30。当然了,由于要增加一个花时间优化的步骤,这种降噪模式用起来还是稍微麻烦了一点,更适合用在周围环境非常嘈杂或者坐在高铁、飞机上进行长时间旅行等场景使用。在更加日常的使用中,WI-X开机后默认的主动降噪能力已经足够优秀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WI-X在连接上手机之后,如果手机不播放音乐,WI-X过一会就会自动关机。这个功能虽然贴心,可以防止忘记关掉耳机导致不必要的耗电,但在某些时候,我会希望耳机降噪一直处于打开状态但不播放任何音乐,此时WI-X的自动关机功能反倒是有些麻烦了。降噪耳机里最好的音质,没有之一由于蓝牙音频传输中的损耗、主动降噪对声音的干扰等原因,无线主动降噪耳机想要在保证降噪效果的前提下做出好音质是极其困难的,即便是之前BoseQC30这样优秀的产品,单纯看音质,也很难超过不少五百元左右的有线入耳式耳机。不过在使用之前,我对WI-X的音质有很高的预期,原因是这款耳机采用同类产品中难得一见的圈铁设计,并且支持LDAC和aptXHD两种高品质的无线传输标准,还有索尼自家的S-MasterHX和DSEEHX两项技术的加持,有了这些之后,WI-X的音质似乎很难做得太差。不过真听的时候,WI-X的音质还是好得让我有些吃惊。无论是解析力、声场、动态,还是低频的下潜、高频的延展性,WI-X的表现都明显优于我之前听过的任何一款无线入耳式耳机。即使是把WI-X放到传统的有线入耳式耳机中,WI-X的声音水准也起码是千元级别的,注意是「起码」,WI-X的音质比我听过的一些声音调得比较糟糕的千元入耳还要好。至于WI-X的内部单元,有人猜测它比较接近索尼自家的同为「一圈一铁」的有线耳机XBA-N1AP(官方价元)甚至是XBA-N3AP(官方价元)。我们手上没有这两款产品可以做AB对比,无法准确验证,不过印象中,相比起N3AP,WI-X的声音风格要更加均衡一些,低频没N3AP那么「重口」。至于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