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必须了解的5大心理实验婚姻与家

策划执行

本刊编辑部专家支持

兰心(资深心理咨询师)新手爸妈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宝宝哭了就抱,会不会惯坏他?看孩子时,可不可以一心二用?宝宝什么都不懂时,有必要跟他说话吗?可不可以用手机对宝宝进行早教?这些疑问,我们都可以通过心理学实验找到答案。这些实验结果能够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大脑的运行规律,为育儿找到科学依据,从而了解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1母爱剥夺实验:妈妈抱不抱,对宝宝重要吗?★典型场景:小石榴两个月大,妈妈听老人说过,孩子不能总抱,抱得太多就放不下了。所以,孩子一哭,她总是手足无措,不太敢抱孩子,想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等她万般无奈地终于抱起孩子的时候,小石榴早就委屈得不行,更难安抚了!在这样的纠结中,妈妈常常不知所措,孩子一哭,就像全身长刺一样难受。★实验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曾用恒河猴做过著名的“母爱剥夺实验”,由此改变了人们对母爱的定义。他把刚出生的小猴子从母猴身边带走,然后给它们一个挂着奶瓶、用铁丝做成的“铁丝妈妈”和一个没有奶瓶、用绒布做成的“绒布妈妈”。饥饿时,小猴子会找到“铁丝妈妈”喝奶,但只要吃饱就会回到“绒布妈妈”那里。受到惊吓时,小猴子也会毫不犹豫地扑向“绒布妈妈”的怀里寻求安慰和保护。哈洛让另一批刚出生的小猴子在长达8个月时间里不能和妈妈或同伴生活在一起。这些小猴子长大后几乎无法融入猴群,胆小不安,对外界充满敌意。受到欺负时,它们开始自残;其中的雌猴做了妈妈后,也不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实验结果表明:婴儿需要“绒布妈妈”那种温暖的拥抱和抚触。如果婴儿在出生后长期失去和妈妈的联结,会产生不可逆的伤害。这些在生命早期没有建立的安全感,今后很难弥补。★分析与对策:婴儿哭闹时,建议妈妈立刻回应,用拥抱抚慰孩子的焦灼。这种自然而然的互动,可以带给母子双方积极的体验:孩子获得了温暖和安慰,妈妈获得了满足和愉悦。这种母子之间的天然联结叫做依恋。通常,从出生到7个月大的时间里,宝宝足以和妈妈建立依恋。这里所说的依恋对象,不仅仅是指妈妈,也包括爸爸和其他的主要照顾者。父母持续地拥抱孩子、满足孩子的身体需求和情感需求时,孩子就会产生信任感。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信任感可以促进孩子大脑深处的边缘系统发展。这个主宰着人类健康情感联系和自控等功能的脑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发展。相反,如果孩子感到持续不安,大脑中释放的可的松会让他进入“备战状态”。长期这样,会阻碍孩子大脑的发展。所以,对于像石榴妈妈这种新手爸妈而言,除了纠结抱与不抱,可能还要学会承受孩子糟糕的情绪,做孩子的“容器”。《内在生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妈妈的在场和响应,对婴儿来说就是一种沟通。”妈妈通过“拥抱”表达的爱意,就是在帮孩子建立内在的安全感,促进他的大脑发育。2静止脸实验:看孩子时,一心二用行不行?★典型场景:居家办公期间,潇潇非常忙碌,常常一边接听同事的电话,一边给奶瓶消毒;一边给孩子洗衣服,一边听大咖的企划课积累灵感。可是,只要妈妈一接听电话,8个月大的女儿就捣乱,总是趁妈妈不注意,一把夺过耳机塞进小嘴里。有时,她故意把玩具扔远让妈妈捡,妈妈捡回来再扔出去;有时,故意把辅食碗弄翻,搞得一片狼藉。女儿不仅难缠,而且情绪也很焦躁,晚上睡得不安稳,这让潇潇感觉沮丧和无力。★实验内容:在母婴关系领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实验的第一个阶段,妈妈和婴儿保持正常互动。妈妈积极地回应孩子,母子都处于非常开心的状态。第二个阶段,妈妈装作面无表情。孩子很快发现妈妈的表情不对,开始猜测和试探。他先是试图用微笑唤起妈妈的反应,后来又尝试用一系列行为试探妈妈,希望能获得她的回应。最后,令人心酸的一幕出现了:当婴儿意识到无论自己多么努力表现,都无法唤起妈妈的反应时,他开始崩溃大哭。实验仪器显示,处于被忽视阶段的婴儿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体内激素压力增加。科学家推测,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他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会加速死亡。★分析与对策:通过解读父母的表情,孩子用自己的动作、声音与父母呼应,这是一个有效的注意力系统的发育起点,会为孩子将来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陪伴孩子不仅仅是用眼睛看着孩子,而是要和孩子拥有共同的注意,和他进行专注的交流。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和孩子面对面互动的重要性,像潇潇一样在“看孩子”,而不是在“陪伴孩子”。女儿之所以捣乱焦躁,是因为她不希望妈妈只给自己一个背影,也不希望妈妈是一个面无表情的机器人。她得不到妈妈的全部注意力,就感受不到妈妈的爱,非常渴望妈妈的回应。所以,即便是在家办公,妈妈也要划分陪伴孩子和工作的界限。父母只要把握住机会,就能让陪伴变得亲密而自然。孩子做出一个可爱的小举动,父母只是会心一笑都会让他感受到,自己在爸爸妈妈眼中是多么的珍贵。孩子拿着刚拼好的积木向爸爸炫耀时,爸爸第一时间给予积极回应:“哇,宝宝拼的这只鲨鱼可真凶猛啊!”喂孩子吃饭时,妈妈张大嘴说“啊”,然后趁孩子模仿时往他嘴里塞进一口饭,孩子会觉得亲切而有趣,更愿意配合。父母和孩子专注地待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越稳定。孩子也才能稍稍忍受和父母的分离,不至于太过焦虑,这样父母才能获得想要的自由。3棉花糖实验:孩子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典型场景:4岁的空空在幼儿园上课时,注意力保持不了5分钟就开始搞各种小动作,经常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话。无法说话时,他就撕纸、画椅子。别人走楼梯,他两节台阶地往下蹦,多次把自己弄伤。从小,空空妈就管得比较严。电视再好看,也只给他看10分钟,多一秒都不行。但空空对电子产品还是没有自控力,只要有人在他面前玩儿手机,他都得凑过去看两眼。妈妈一直禁止空空吃糖,但他总是想方设法偷吃妈妈做菜用的糖。空空的爸妈使出浑身解数矫正他的冲动和任性,可越是控制,孩子越反抗。★实验内容:在自控力领域中,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歇尔教授做过一个大名鼎鼎的棉花糖实验。在实验中,他用棉花糖来考验孩子的自控力—如果能忍住一段时间不吃糖,就可以得到两颗糖!面对同样的诱惑,孩子们的表现千差万别,很多孩子都失败了。这个实验一直用来预测孩子将来的成就高低,显然,那些能够在实验中做到自控的孩子,更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成功。人们往往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