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盔甲围墙
作者:王赛麒
责编:肖晗
———————————————————————————
全文共一千七百余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
摘下耳机跟人打招呼
是二十一世纪的脱帽行礼。”
无论是走在繁华的街头上,还是站在拥挤的地铁里,抑或是靠坐在图书馆的书架旁,不少年轻人会带着耳机,把自己密封在一个与世隔绝的“金钟罩”里。耳机的流行,让年轻人拥有了一种全新的独处方式——淡化周围的熙攘喧闹,沉浸于自我的精神世界。每个选择与耳机为伴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或是享受回荡在耳畔的美妙旋律,或是利用耳机的降噪功能让自己保持专注,抑或是戴着耳机能“婉拒”与他人的社交......无论如何,愿意与耳机为伴的年轻人大概都有一个共同的初衷,就是希望拥有更多的个人空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社交平台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界发生着联系。当你刚想要专注下来深度思考时,一条来自社交平台的通知、一段快餐式的小视频推送,可能就会打扰到你。外界信息的频繁干扰催促着我们及时做出反馈,这就大大地压缩了我们的个人空间。于是,在平时工作学习中看似形单影只的我们,都被虚拟的人群包围着。面对这种包围带来的精神压力,有些年轻人就会选择用耳机去“堵住”自己与真实世界联系的接口,留给内心几分纯净的空间。
?
?
?
然而,随着耳机使用时间的增长,原本想利用耳机来寻找个人空间的人们,可能会不自觉地产生对于耳机的“依赖”。一些人几乎无时无刻不需要耳机,没有它的陪伴,他们便难以专注,甚至难以一个人走远路。很多年轻人在出门前不但要检查自己有没有带手机,还要检查自己带没带耳机,生怕自己在可能的独处时光中陷入吵闹的包围圈。
渐渐地,耳机对于年轻人的意义,或多或少地从一副自我精神空间的临时盔甲转变为一堵自我舒适区的持久性围墙。耳机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私人空间,这里没有喧嚣,但持续的寂静却也可能让我们失去交流的主动性。在某些时刻,你也许会发现自己会因为缺乏情感的输出而感到压抑,但却没有勇气摘下耳机向他人倾诉。同时,长时间的耳机佩戴也阻断了他人与我们交流的路径。一个人想要与别人交谈,张口却看到对方戴着耳机,只好尴尬地把话咽回去。倘若一个愿意主动交流的人遇上两三次这样的窘境,那么他还有动力去主动发起聊天吗??
?
?
当然,仅仅从表象上,我们或许并不能直观体会到耳机对于我们年轻人的重塑和冲击,但改变的确正在悄悄进行着。“耳机依赖症”带来的困惑也许是很多年轻朋友们正在经历的。如果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与耳机相伴,或许就要重新思考一下与耳机之间的关系了:是真的需要长时间戴耳机,还是为了躲避与外界的交流才选择与它为伴?
其实,耳机所引发的问题不过是年轻人内心与社会矛盾的缩影。一方面,我们是以社会性为根本属性的人类,需要融入人群之中,需要和他人频繁地交流互动;另一方面,我们又是自我精神世界的主宰者,需要从人群中跳脱出来,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当你选择戴上耳机,可能是你想要进入到自我之中的时候;当你选择摘下耳机,可能是你想要进入到社会之中的时候。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掌握好“戴耳机”与“摘耳机”的平衡,是当代年轻人处理好自我与社会平衡的一个全新侧面。在这个智慧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能帮助我们寻求个人空间的工具或手段层出不穷——便捷的外卖平台让我们随时可以享用一个人的美餐;优质的影视客户端让我们随时可以独自品味一部电影;在线学堂的开创让一个人的教室成为可能﹍﹍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私密,极大程度地缓解了社交压力,却也可能悄悄地把我们围在一个自我的舒适圈中,弱化我们在社会中的存在感。?
?
?
当面对像“耳机依赖症”这样的新时代困扰时,我们首先要认清问题的关键所在——如何在自我与社会之间适时地进行切换。我们已经尝试用多种方式来为自己寻求个人空间,但可能往往忽视了如何从个人空间中及时跳脱出来,走到社会中去。因此,投入精力来驱使自己冲出自我的舒适圈,去感受人群的温度,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显得尤为必要。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哪怕只是摘下耳机听听地铁上人群的声音,只是鼓起勇气和电梯里相遇的同学说一声“早安”,只是在聚餐时把视线从手机屏幕上移开,都可以让我们体味到平凡的温暖与快乐。唯有在这些时刻,我们才能感受到,纷纷攘攘的世界本身或许也是一种慰藉,它让我们从自我的悲喜中解脱出来,敞开心扉,走向更广阔的一片天地。?
?
———————————————————————————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81.html